*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8月24日19:00-20:30,新一期中国侵袭性真菌病管理云论坛诚邀您参会!
侵袭性真菌病(IFD),已成为了导致呼吸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多项研究发现,IFD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极重,且与其它病原体相比,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也极高。
为帮助呼吸和危重症患者有效治疗IFD,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8月24日19:00-2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德昌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黄海辉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展平教授将齐聚中国侵袭性真菌病管理云论坛,从药效学角度探讨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并围绕呼吸和重症患者IFD的管理进行深度分享。
了解抗真菌药物与呼吸重症患者
IFD的特性,
全面掌握管理要点!
群贤毕至,论治真菌。
识别二维码观看直播
get精彩内容,参与讨论互动!
复旦大学附属
华山医院
黄海辉 教授
▌从药效学看抗真菌药物的选择
近年来IF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北京汉德盛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疾病负担重、病死率高,其中非白念珠菌、曲霉等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问题日趋严峻,对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也逐年增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导致了菌株的选择压力,甚至产生了对两类抗真菌药物共同耐药的菌株。
面对这一困局,临床该如何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助力IFD治疗?黄海辉教授将从药效学角度出发,劳务派遣讲述各类抗真菌药物的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具个体化特色的治疗方案制定的思路。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
金陵医院
展平 教授
▌呼吸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管理
重症患者已成为IFD最主要的发病人群,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屏障破坏、免疫异常、病毒感染等与重症患者IFD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解剖生理屏障破坏是重症患者IFD的重要发病机制,免疫功能异常则是重症患者IFD的发病基础,当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时,病原体识别能力及清除能力均降低,从而增加真菌易感性。此外,异源免疫也可增加呼吸重症患者IFD的发生风险。
那么临床上在呼吸和重症患者IFD诊断方面有哪些最新技术?其治疗又有什么新进展?如何体现个体化诊疗的思路?展平教授将从机制、诊断、治疗三大方面,讲述呼吸和重症患者IFD相关最新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
陈德昌 教授
▌唑类耐药现状下IFD诊疗方案的优化选择
中国CHIF-NET(2009–2017)数据显示,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不敏感,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仅60%左右,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也仅50%-60%。面对唑类药物耐药率高的大环境,该如何应对?
微生物病原体实验室检査是IFD诊断的必备标准,包括镜检、培养、抗原/抗体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二代测序(NGS)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技术前景光明,但其临床应用之路却任重而道远。而IFD患者的管理方案也因人而异,需进行综合评估。临床该如何扬长避短,择优而用?
陈德昌教授现场也将就这些问题畅谈他的想法。
致死率高、耐药性突显、临床治疗困难,如何为IFD提供个体化管理方案?中国侵袭性真菌病管理云论坛特邀大咖全方位解惑诊治难题!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 Xiao M, Chen SC, Kong F, et al. Distribution and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of Candida Species Causing Candidemia in China: An Update From the CHIF-NET Study. J Infect Dis. 2020;221(Suppl 2):S139-S147.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